
圖片規(guī)格是1500*200*200mm,帶位移觀測鐵蓋
沉降觀測樁是一種用于監(jiān)測物體沉降情況的裝置,以下是關于它的詳細介紹:
作用
監(jiān)測沉降變化:通過測量沉降觀測樁的高程變化,獲取被測物體(如建筑物、路基、橋梁等)在垂直方向上的沉降數(shù)據(jù),判斷其沉降趨勢和程度1。
保障安全:及時發(fā)現(xiàn)沉降異常,為采取相應措施提供依據(jù),避免因過度沉降或不均勻沉降導致結構破壞、建筑物傾斜甚至倒塌等安全事故的發(fā)生1。
指導施工和維護:在工程建設過程中,幫助施工人員了解地基的沉降情況,指導施工進度和施工方法的調整;在工程運營階段,為維護和加固工作提供數(shù)據(jù)支持,確定維護部位和維護方案2。
布設位置1
建筑物:建筑物的四角、核心筒四角、大轉角處及沿外墻每 10-20m 處或每隔 2-3 根柱基上;高低層建筑物、新舊建筑物、縱橫墻等交接處的兩側;建筑物裂縫、后澆帶和沉降縫兩側,基礎埋深相差懸殊處,人工地基與天然地基接壤處,不同結構的分界處及填挖方分界處等。
道路橋梁:道路的高填方路段、軟土路段、填挖交界處;橋梁的墩臺、橋頭引道等部位。
埋設要求
穩(wěn)定性:觀測樁應牢固地埋設在地基或結構物上,確保其在觀測期間不會發(fā)生移動或晃動,以保證觀測數(shù)據(jù)的準確性。如在路基中埋設時,要保證樁體周圍的填土壓實度符合要求,避免因填土不實導致樁體沉降或傾斜。
易于觀測:觀測樁的位置應便于觀測人員進行測量操作,周圍應無障礙物遮擋視線。同時,觀測樁的頂部應設置平整、清晰的觀測點,如半球形或有明顯突出點的標志,以便于放置測量儀器。
耐久性:觀測樁應采用耐腐蝕、耐磨損的材料制作,如鋼筋混凝土、不銹鋼等,以適應長期的室外環(huán)境和觀測要求,防止因材料老化、損壞而影響觀測效果。
觀測方法
水準測量法:是最常用的方法,通過水準儀測量觀測樁與基準點之間的高差變化,從而計算出觀測樁的沉降量。
全站儀測量法:利用全站儀的三維坐標測量功能,測量觀測樁的坐標變化,進而得到沉降信息。這種方法適用于地形復雜、觀測點較多的情況。
觀測周期1
施工期間:對于高層建筑,施工期間每增加 1-2 層觀測一次;電視塔、煙囪等每增高 10-15m 觀測一次?;A混凝土澆筑、回填土及結構安裝等增加較大荷載前后應進行觀測;基礎周圍大量積水、挖方、降水及暴雨后應觀測;出現(xiàn)不均勻沉降時,根據(jù)情況增加觀測次數(shù);施工期間因故暫停施工超過三個月,應在停工時及復工前進行觀測。
竣工后:結構封頂至工程竣工,均勻沉降且連續(xù)三個月內平均沉降量不超過 1mm 時,每三個月觀測一次;連續(xù)二次每三個月平均沉降量不超過 2mm 時,每六個月觀測一次;外界發(fā)生劇烈變化時應及時觀測;交工前觀測一次;交工后建設單位應每六個月觀測一次,直至基本穩(wěn)定(1mm/100d)為止。
